重温运河历史 传承交通智慧与创新精神——海事中心党支部开展9月主题党日活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入思考内河水运深化改革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意义,海事中心党支部开展了以“重温运河历史 传承交通智慧与创新精神”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党支部副书记张玉波同志与各部门党员代表及入党积极分子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运河、京杭运河、浙东运河等古今河道水系,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交通基础设施,是十分宝贵的交通文化历史遗产。党员同志们作为水运人对运河有着更深的独特感情,对于全面回顾运河历史文化兴趣更加浓厚。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京华通惠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通过陈列在八个篇章的元代河道出土的铁牛、广安门外北护城河出土的唐代石佛头、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官”字款条砖、房山区金陵遗址出土的“铜坐龙”等1000多件文物和艺术品,以人、水、城为主线,大家深度了解了大运河与北京的密切关系及其沿线人文历史的价值内涵。通过自行参观重温了大运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初步开凿,到隋唐时期的南北贯通,再到元代的走向转变,直至明清时期的战略地位提升的历史过程,深深感动于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交通智慧与创新精神。

2024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化主干线大通道,有序推进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淮河干流等干线航道扩能升级,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的水运主通道”,凸显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新篇章的内涵,近年来国家加大规模投资运河建设,既是持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举措,更是区域经济重塑和战略布局优化的必要之举。在此背景下,重温运河历史大家既领略了千年大运河孕育出的独特运河文化魅力,又惊叹于大运河的开凿建设在国家治理、文化融合、对外交往、河工技术、交通运输等方面蕴含的中国智慧。结合对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入学习和领会,进一步开拓了对水运行业深化改革深入思考的思路,积极思考在服务内河水运高质量改革发展中海事科技创新如何发挥重要作用,同志们纷纷表示,要不断提高自身站位和专业技能,从服务国家战略高度和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角度思考问题,结合中心主责主业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推动海事中心高质量实现“用科技与爱服务船员奉献海事”的愿景目标,继续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1727661962370.jpg 

1727661978122.jpg